
8年國際教育領域經驗,訪遍中國地區400多所國際學校、國際課程實驗班,對深圳廣州、上海等地區的國際學校入學、備考及錄取機制都有深入研究。
不定期提供名校探訪錄、校長說、名校展活動等。
疫情之后,中國家長對出國留學的選擇變得更為冷靜和理性,對于全球政治、經濟多方因素的綜合考量會更多,對于學校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質量的關注和反思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家庭對學校所在城市的選擇也更加敏感,為繼續接受更“純正”的國際教育,同時也有部分家庭出于安全考慮,原本計劃出國留學的學生選擇到香港或者回到內地求學。
今年9月開學之初對全國20余所國際化學校的招生情況的調查也表明,受到疫情和國際局勢的影響,國際學校高中階段的招生工作受到較大打擊。有學校的招生主任認為,高中學生家長不是不認可國際教育,但出于升學安全與環境安全的雙重考慮,在擇校時更為慎重。
而一線城市低齡孩童的家長,大多是80后甚至85后,由于自身教育程度較高,對基礎教育國際化認知程度也較高,同時因為升學壓力較小,逐漸發展成為國際學校擇校的主體。
疫情之后,中國家長對出國留學的選擇變得更為冷靜和理性,對于全球政治、經濟多方因素的綜合考量會更多,對于學校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質量的關注和反思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家庭對學校所在城市的選擇也更加敏感,為繼續接受更“純正”的國際教育,同時也有部分家庭出于安全考慮,原本計劃出國留學的學生選擇到香港或者回到內地求學。
此前曾報道雙軌甚至多軌制辦學將成為未來國際化學校的重要發展方向。擇校展多位家長的看法印證了這一觀點。很多有出國想法的家庭在學校的選擇上都力求穩妥,更青睞有多元出口的國際學校。
家長選擇國際教育動因分析
不同的家長選擇國際教育有不同的考慮,但從總體上看,家庭經濟能力的提升是大多選擇國際教育的關鍵驅動因素,同時應試教育也助推部分家庭把對優質全人教育的追求轉為國際學校。
中國家庭經濟能力的提升
隨著中國全面步入小康社會,大批中產階級崛起。根據胡潤百富對中產家庭的界定:一線城市年家庭收入為30-150萬,新一線及其他城市家庭收入為20-150萬的城鎮居民。截至2018年8月,我國大陸地區的中產階級數量為3330萬戶。
此外,根據《2019胡潤財富報告》數據,截至2018年12月,大中華區擁有600萬人民幣資產的 “富裕家庭”共有494萬戶;擁有千萬元人民幣資產的 “高凈值家庭”共有198萬戶;擁有億元人民幣資產的家庭為“超高凈值家庭”,共有12.7萬戶;擁有3000萬美元的家庭為“國際超高凈值家庭”,共有8.4萬戶。
這些富裕家庭、高凈值家庭以及部分中產家庭對子女的國際教育有足夠的支付能力,視野也更加全球化。他們期望培養孩子雙語或多語種能力,同時發展各項綜合素質,形成他們未來在商界、政界和學界的核心競爭力,因此越來越偏好于高品質與國際化的教育消費選擇。
家長對海外優質高等教育的追求
從全國家長端擇校意愿調研結果顯示,全國42%的家長群體選擇民辦國際化雙語學校的原因是出于對傳統應試教育不滿意或不適應;42%的家長是為了出國留學;34%的家庭是因為孩子喜歡國際化教育方式。
當今中國體制內教育的競爭異常激烈,學生能通過高考進入“985”“211”的學校概率遠遠低于參加國際課程被世界一流大學錄取的概率。國內不少家庭之所以選擇出國留學,實質上用家庭財富降低孩子在學業上的競爭壓力。
此外,國內高等教育與英美高等教育在學術以及管理水平上存在的差距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縮小,也是眾多中國家庭選擇出國的重要因素。根據英國教育咨詢公司QS在2020年發布的《疫情影響下留學生白皮書》,48%的中國學生決定延遲到明年上學,而只有4%決定放棄留學計劃。由此可見,即使在多種因素的輻合作用下,中國家庭對出國留學的偏好仍未改變。
國際學校的生源總體規??蛇_150萬人
根據國元證券《教育行業2018年下半年策略報告》,國際學校在高凈值人群中的滲透率為30.38%。由于近些年國際學校蓬勃發展,出現地域擴散化、收費層級化現象,更多人有機會入讀收費相對親民的國際學校,富裕家庭和部分中產家庭開始熱衷于為子女選擇符合自身消費層級的國際學校。
根據《2020年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報告》統計,如按照資產600萬的富裕家庭總計494萬戶,國際學校滲透率為30.38%的比例測算,以每戶一個適齡入學者來算,國際學校的生源總體規??蛇_150萬人。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如果您想要提前了解關于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家長們可以掃碼關注“幫你擇?!惫娞柫私鈬H學校最新資訊!
你可能會喜歡
8年國際教育領域經驗,訪遍中國地區400多所國際學校、國際課程實驗班,對深圳廣州、上海等地區的國際學校入學、備考及錄取機制都有深入研究。
不定期提供名校探訪錄、校長說、名校展活動等。